自從08年美國經融危機, 美國失業率一直居高不下. 失業人群中, 有很大一部份是找不到理想工作的應屆大學畢業生. 所以償還學生貸款也成了大問題. 是否要上學費高昂, 遠超出經濟承受能力的所謂名校成為了這幾年的焦點話題. 學校是否有責任幫助學生及家長分析教育投資風險也同樣受到關注. 一些著名大學常常被點名, 比如地處曼哈頓的紐約大學.
不少指導大學申請的專家老師一再提醒學生家長們千萬不要盲目追崇名校. 尤其是學習生活費用超過支付能力的時候, 更要全面評估來選擇學校. 事實證明, 某個大學的文憑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未必給畢業生一個金飯碗. 學生所學專業以及學校此專業在行業的影響力更重要. 用紐約時報舉的一個例子, 如果你不想去華爾街工作,就不必讀哥倫比亞大學.
上大學的費用不只是學費, 還有當地的生後費物價水平. 比如, 紐約, 洛杉磯, 舊金山等地的居住成本就很高. 洛杉磯的消費稅高達近10%. 買同樣價格的東西, 在洛杉磯付的錢就會比別地多10%. 同樣的學費, 加上消費稅, 也會相應增加. 一些情況下, 從總體評估, 知名的公立大學可能勝過私立名牌(不少頂著常青藤的名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